千呼萬喚始出來。在“棱鏡門”風波延宕7個月後,美國總統奧巴馬17日公佈了改革美國國家安全局對內、對外秘密情報監控行動的初步決定,包括改革對內電話監聽項目、承諾不監聽親密盟友領導人等。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舉措只是小處調整,未動真格,這樣的改革恐難消除美國國內外的諸多擔憂和質疑。綜合新華社電
  對內
  “滅火”為主
  暫停大規模搜集公民電話記錄
  自美國前防務承包商雇員斯諾登去年6月揭開“棱鏡門”以來,面對美國民眾對國內情報監控項目的強烈質疑,奧巴馬感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因此希望通過此番改革對內“滅火”。
  奧巴馬提出,在美國最受詬病的對內電話監聽項目應“轉型”,暫停大規模搜集和存儲美國公民電話記錄的做法,尋求不由政府來存儲這些記錄的新方案,並下令司法部長霍爾德和情報部門在3月28日前擬訂和上報新方案細則。此外,他提議國會批准組建一個由專業人士組成的小組,參加美國外國情報監控法庭對秘密情報項目的審批過程,以加強對民眾隱私的保護。
  值得註意的是,奧巴馬並未直接採納白宮任命的獨立審核小組所提交的重要改革建議。該小組去年12月向白宮遞交了46項情報監控改革建議。其中最引人關註的一項就是,建議將對內電話監控項目獲得的數據轉交給通信服務商或獨立的第三方存儲,但可供政府查詢。
  奧巴馬卻稱“這樣改不容易”,反而會“製造更多難題”。這些數據如何做到既不由政府留存、又不假手第三方?這一難題只能留待細則出爐再見分曉。
  《華盛頓郵報》去年11月公佈的一項民調顯示,70%的美國民眾認為對內情報監控項目侵犯公民隱私。奧巴馬的這些改革舉措能否如願“滅火”有待觀察。
  對外
  安撫盟友
  “不監控親密盟友的領導人”
  “棱鏡門”風波中,媒體多次披露包括美國歐洲盟友領導人和公眾在內的各類國外目標均淪為美國的情報監控對象,這直接影響了美國的公信力,令其與盟國關係一度緊張。因此在對外監控方面,奧巴馬也必須給出一些“說法”。
  奧巴馬錶示,第一,承諾情報監控必須以合法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目的,不能出於除反恐、安全以外的目的監控外國公眾;第二,除非事關美國重大國家安全利益,不對親密盟友的領導人實施電子監控。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情報研究項目主管、資深研究員布魯斯·里德爾認為,奧巴馬所言過於籠統,並未說清楚哪些盟國才能有幸進入這個豁免監控的“親密小圈子”。
  特別值得關註的是,奧巴馬在講話中強調,美國情報機構將繼續實施針對外國政府的情報搜集工作,辯稱每個國家都會搜集情報,美國政府不會僅僅因為自己情報工作更高效而道歉。
  分析人士指出,奧巴馬所給出的含糊說法難以服眾,而拒絕道歉的態度更顯得缺乏誠意,這樣的改革恐難獲得國際社會認可。
  監控
  立場依舊
  增加監管力度,而非根本改變
  “我要做的並不是停止這些監控項目。”奧巴馬毫不諱言。在其長達40分鐘的演講中,大半篇幅其實都是在強調情報監控不容動搖。
  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本傑明·威茨說,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個宣佈改革意向的場合,奧巴馬的講話反倒像是對情報監控項目的“強有力背書”。里德爾認為,奧巴馬當天宣佈的改革意向更側重於加強美國情報監控項目的透明度和受監管力度,而非從根本上改變這些項目。
  和過去7個月中他與情報部門高官屢屢強調的一樣,奧巴馬再度請出了“反恐有功”的保護傘,稱情報監控對後“9·11”時代美國應對恐怖主義等威脅至關重要。對經歷“9·11”恐怖襲擊後已成驚弓之鳥的美國社會而言,反恐的確是最容易引發共鳴、獲得諒解的理由,但奧巴馬政府迄今沒有拿出過硬證據證明情報監控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於奧巴馬的改革意向,部分國會議員表示歡迎,認為是在情報監控改革上邁出了第一步。但也有國會議員認為其力度太小,並未改變秘密情報項目可能違憲的本質。
  分析人士認為,從奧巴馬定的基調來看,美國政府不會在情報監控方面作出實質性改革。或許在白宮看來,“棱鏡門”不過是可隨著時間流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一場風波。
  [觀察]換湯不換藥,爭議短期內難平息
  奧巴馬此次改革,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其實只是微調,並且奧巴馬堅稱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情報監控現狀。目前來看,“棱鏡門”事件後監控項目引發的爭議很難因此而平息。
  並未觸及關鍵問題
  在講話中,奧巴馬將半數時間用來強調監控項目的合理性,聲稱項目的初衷是應對“9·11”事件呈現的問題。不過,美國民眾關切的顯然不是對恐怖分子的監控,而是所有民眾都可能受到監控這一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局每天在全球搜集兩億條短信,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此前的民意測驗表明,約68%的民眾認為,國家安全局搜集電話記錄和互聯網數據侵犯了隱私權。
  新美國基金會開放技術研究所所長薩沙·邁因拉思認為,奧巴馬並沒有觸及很多關鍵問題和改革,把很多爭議踢給了國會或其他官員。
  奧巴馬還表示,將尋求不由政府來存儲美國公民電話記錄。這個方案也有換湯不換藥的味道。參議員赫勒·迪安就擔心,這隻是將侵犯隱私的責任從政府轉移到了私人公司身上。
  德國、巴西“不買賬”
  在對外監控方面,奧巴馬聲稱,不能對親密盟友領導人實施電子監控,但美國情報機構將繼續針對外國政府的情報搜集,美國也不會僅因為自己情報工作更高效而道歉。
  這樣的措辭能否輓回盟友及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心,實在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深受美國監控之苦的德國和巴西的態度就能說明問題。
  德國政府表示要好好研究奧巴馬的措辭細節,而德國民眾在推特上的反應就不無揶揄了:“很高興地知道,將來當上總理就能躲過(美國的)監控啦!”
  媒體報道稱,巴西政府此次不打算公開回應奧巴馬的講話。巴西參議院一個專門調查美國監控行為的委員會成員瓦妮莎表示,除了美國總統的言辭,全世界更想要的是美國“尊重他國主權的具體行動”。
  看來,在信息安全領域,指望“守雞舍的狐狸”發善心只能是空想,世界各國除加強內功達到“自身硬”之外別無他途。
  (原標題:奧巴馬“微調”情報監控項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h13fhtv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